木薯的風險提示
木薯富含淀粉,是全球重要的糧食作物。木薯含有氰苷類毒素,根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(CAC)的標準中,將經去皮、浸泡等簡單加工,且氫氰酸含量小于 50 mg/kg 的木薯歸為可食用木薯。未經處理或處理不當的木薯容易引起食物中毒。為幫助消費者科學認識和安全食用木薯,特做如下風險提示。
一、食用廣泛歷史久
木薯原產于美洲,是大戟科木薯屬植物,與紅薯、馬鈴薯并稱為三大薯類作物,是熱帶地區第三大糧食作物,全球第六大糧食作物,在我國南方地區也有種植。木薯主要分為甜、苦兩個品種。甜木薯中氰苷類毒素含量較低,其塊根可以直接煮熟食用苦木薯中氰苷類毒素含量較多,不宜直接食用,可經去毒處理后再煮熟食用。廣西、廣東食用木薯有悠久的歷史,也誕生了很多以木薯為主要 原料的地方特色美食,如廣西的“木薯羹”(又稱“木薯糖水”),軟糯有嚼勁;廣東的“筍粄”外皮透亮、口感鮮嫩、“算盤子”珠圓玉潤,口感滑爽、“鴨松羹”甜而不膩,香嫩松軟等,頗受當地人和游客的喜愛。此外,木薯還可以制作木薯罐頭、木薯餅干、木薯饅頭等。從木薯塊根中提取的木薯淀粉可以加工成粉條等,很多甜品中芋圓、珍珠奶茶中“珍珠”,水晶蝦餃的餃子皮也常由木薯淀粉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。

二、食用不當需警惕
木薯含有的氰苷類經酶解后析出游離的氫氰酸。食用含有過量的氫氰酸的木薯可能造成身體組織或細胞缺氧,引起中毒。輕型中毒癥狀表現為嘔吐、腹瀉以及頭暈目眩,嚴重中毒則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。長期食用含過量氫氰酸的木薯會導致甲狀腺囊腫,并傷害視神經和運動神經,身體協調性也會變差。如果發生木薯中毒,應馬上催吐,并立即送醫。
三、科學食用保安全
購買木薯或木薯淀粉等制品應選擇正規商超、電商平臺等。木薯塊根應表面光滑,完整,不帶雜物,不干皺,無明顯腐爛和霉變,無異味、臭味。木薯淀粉應為白色或稍帶淺黃色,無異味、無異物。鮮木薯不宜生食,建議經脫毒處理后再食用。目前,加工木薯時,主要有兩種脫毒方法。充分浸泡。可將鮮木薯用清水浸泡 1 周,每天換清水,然后再切片、曬干備用或煮蒸食用。充分煮熟。煮前應確保木薯內皮去除干凈后煮熟,開蓋更好,有助于氫氰酸揮發,煮木薯的湯中可能含有過量的氫氰酸,所以不可飲用。木薯內皮和外皮氫氰酸濃度比木薯肉高 2-5 倍,不要食用內皮和外皮。一些地區的消費者會通過咀嚼少量木薯肉來鑒別木薯能否食用,如果口感甜而不苦,表明氫氰酸含量很低,可繼續加工食用;如果口感苦,則氫氰酸含量較高,不宜加工食用。木薯淀粉由于加工過程中已經脫除了毒素,只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,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。
